SN/T 2367-2009 进出境植物种子种传病原检测操作规程
SN/T 2367-2009.Procedures for the detection of seed-transmitted pathogens in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seeds.
1范围
SN/T 2367规定了植物种子传播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包括类病毒)和线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检疫鉴定的程序和一般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种传病原seed-transmitted pathogens
附着或寄生于种子外部、内部,或混杂于种子中,以种子作为载体或媒介传播为害新生植物体,引起新生
植物体局部或系统侵染病害的植物病原物。种传病原包括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含类病毒)和线虫。PaulNeergaar(1979)试图将种子只是传带病原物而不会引起植物病害的一类病原物称为种带病
害(seed-borne diseases),而将还会引起植物病害的称为种传病害(seed-transmitted diseases)。由于两者难于区分,本标准统一采用种 传病害。
3原理
3.1 病原真菌
3.1.1以病菌的子实体或病组织混杂在种子中间,如小麦、大麦和黑麦等禾本科种子中的黑粉菌菌癭、麦角;水稻种子中稻曲病的菌核等。病原菌与种子一起休眠后萌发,进行局部或器官专化性侵染。子实体和病组织可以用肉眼检查。
3. 1.2 以繁殖体(无性或有性的孢子)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的表面,当种子萌发时进行局部或系统侵染。可以采用分离培养或洗涤方法进行检验。
3.1.3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的种皮或颖壳内或种皮与颖壳之间,随着种子的萌发而萌发,引起局部侵.染或系统侵染。可以采用萌发、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检验。
3.1.4 以菌丝体侵人种子的内部,特别是早期侵人,潜伏在种皮以内的组织中。肉眼可以观察到种子:的表面的不同程度症状;由于是内部感染,需要用分离培养或萌发的方法进行检验。
下载信息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微信打赏